【学术交流】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赵军利博士来我中心讲座交流

图1 李牧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赵军利博士指出数字经济时代下是提高残疾人就业质量难得的机遇期,提高残疾人就业质量具有现实的紧迫性,有关残疾人就业质量、互联网就业质量的研究还有较大的改善空间,对残疾人就业质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赵军利博士从人力资本理论、社会排斥与劳动力市场歧视、社会资本与社会融合、优势视角理论出发探讨概括了影响残疾人就业质量的因素及残疾人就业质量评价指标。
随后,赵军利博士介绍了可用于残疾人就业质量的评价方法——统计综合评价法,详细讲解了综合评价法包括的六方面内容:明确评价目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数据处理、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建立评价模型、开展评价结果分析。之后,她介绍了国内外就业质量评价实践,指出可以从加强完善残疾人就业质量理论研究、残疾人就业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残疾人互联网就业特征规律研究、残疾人就业统计调查制度和统计数据发布四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改进。
最后,赵军利博士基于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提出了残疾人就业质量概念,详细阐释了较为充足的工作机会,适宜的工作条件,平等的就业环境,生产性的工作,受到尊重的工作五方面的内涵。进而从经济保障、岗位适配、职业发展、社会融合4个评价维度和18个二级指标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残疾人互联网就业质量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数字经济时代提升残疾人就业质量的政策建议。她也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图2 赵军利博士讲座现场
互动提问环节,学生们提出了如何了解残疾人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如何开展残疾人调查研究以及如何在服务中与残疾人沟通等问题,赵军利博士一一回应,围绕如何准确了解残疾人的特点,如何收集调查数据,如何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等问题与学生们进行了深入交流。
图3 互动现场
吴振东博士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他认为,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是双刃剑,而残疾人作为弱势群体,在当前数字化、信息化背景下容易出现数字鸿沟,特别是全面信息无障碍环境建设仍然尚未完成,因此,赵军利博士的讲座主题对提升师生的人文情怀和无障碍包容环境意识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同时,吴振东老师建议同学们听讲座应注重两个层面的学习与训练。一方面要学习讲座的专业性知识,从信息、知识层面提高个人文化修养;另一方面要把握讲座中专家学者的研究思维与方法,从方法论、研究技能层面提高个人科研与思维能力。最后,吴振东老师指出,武汉理工大学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长期关注无障碍环境建设、残疾人融合教育等问题,希望今天聆听过讲座的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中心残疾人事业科学研究,以知促行,以行创知,知行合一。
图5 座谈会现场
李牧院长首先向赵军利博士介绍了学院和中心发展状况及特点,指出学院和中心具有多学科背景优势,立足武汉理工大学三大行业优势,探索性在辅具开发设计、康复训练、人口健康层面开展了文理交叉融合研究,并积极参与中国残联、湖北省残联等多项项目,中心教师先后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多项,在推进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湖北省残疾人事业创新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面对新发展局面,李牧院长强调,武汉理工大学高度重视数智化建设,未来在数智化如何服务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发展方面,学院和中心将围绕数据科学为新方向,加大残疾人等基础数据的开发、统计、研究,以数据为依据助力残疾人事业研究、教学,并希望以此为契机,加强学院、中心与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的合作、交流。
图6 李牧教授发言
赵军利博士对学院和中心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残疾人高等融合教育、残疾大学生创业就业以及志愿服务等领域的经验和成绩表示赞赏。赵军利博士向参会人员介绍了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开展残疾人统计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情况。她指出,开展残疾人统计研究、丰富残疾人统计调查数据有利于准确把握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状况,为促进残疾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提供统计支撑。同时,赵军利博士表示,愿意为学院和中心的统计科学发展,特别是残疾人统计科学的发展提供相关支持、链接相关资源,积极推进两单位之间的广泛交流与科研合作。
通讯员: 黄江韵,编辑: 吴振东、余艳萍,审核:李牧